报载,温岭一男子前几天坐车经过上三高速路时,用力地将纸巾扔到窗外,结果手上一条价值1万多元的水晶手链被甩到1米多高的野草中。他与妻子下车拿着镰刀割草。被高速交警发现时,野草已经被割掉四五平方米,但手链还是没找着。这条新闻的画面感很强烈。看着这对忙忙碌碌、慌慌张张的夫妻,我不禁要问他们:“贤伉俪甩走的究竟是什么?是垃圾?财富?还是对自然、对公共生活的基本尊重?”这个问题,提给每一个生活在桃花源外尘世里的中国居民。

  就在几年前,报道节庆观礼的新闻记者突然把照相机镜头一转,对准了看客散尽的坐席,拍下了横七竖八的矿泉水瓶。读者看到照片,都很惊讶,原来“五讲四美”号召了这么多年,国民素质还是有待普遍提高。随着以微博领衔的自媒体异军突起,无数用户在街头,在商场,在地铁车厢里,在游人如织的海滩上,甚至名牌大学的食堂前,随手一拍,更让我们惊心动魄地看到,“公德”这个概念,哪怕已经深入人心,可惜远未落实到人的行动中,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提升,这显然是颇有点滞后了。

  当下,这种滞后再也不容忽视了。温岭男子的“现世报”向我们喻示,不守护公德,最终遭受损失的,必将是作为公众一分子的个人。就他个案而论,只需不乱扔纸巾,是一种“不作为”。放大开去,很多时候,还需要鼓起敢于“作为”的勇气。然而,比起勇斗歹徒,可能光荣牺牲来,捡起脚下那只康师傅饮料瓶,那张东航机票小广告,走过半个街区,扔进垃圾桶,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却也未必是想象的那么轻而易举:“又不是我扔的!”“太没面子了!”“谁晓得上面有多少细菌病毒!”“不是还有环卫工人吗!”而就在我们犹豫不决的当口,一个榜样到来了:温州技术学院的一位教师在大罗山一边徒步旅行,一边收集沿途的垃圾,小小感动了一把正在欢度黄金周的中国——他是澳大利亚人。而且,他是个有耐心的澳大利亚人,换做个脾气不好的,他不会去感动中国,他只会对中国形成一个恶劣的印象,回去告诉他的同胞:“中国人毫无公德可言。”

  于是,我又不禁要问:在现代化、全球化的过程中,我们这个始终号称“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”的国家,是不是在扬弃封建糟粕的同时,不小心也“甩”掉了一些珍贵的价值观,譬如敬畏自然、恪守秩序、先公后私、见义勇为?现在该是把它们寻回来的时候了吧。

 
        早年间,“心灵鸡汤”一类庶几曾风靡国内。教你如何适应社会的有《卡耐基人生指南》,教你如何增长财富的有《穷爸爸,富爸爸》。这类书,我随手翻过,甚至为了糊口还逐字译过,但说真的,实在不敢恭维,其内容无非围绕几点常识,编出漫天花言巧语。偏偏这类书很流行,一卖少说就有几十万册。

  就拿《穷》来说吧,其节奏之拖沓,观点之平庸,令我几乎没有耐心读完一章,而浏览豆瓣网里的相关评论,绝大多数读者竟都给了四到五星,包括把此书骂得一钱不值的帖子也说,受到其中“励志”内容的鼓动。不知这些追捧者是否真的就此“让钱为自己工作”,而不再是“自己为钱工作”了。

  可是,有一点大家都很清楚,讨生活依旧不是那么简单,甚至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,越来越难。而《穷》、《卡》之流,显而易见,绝不是什么救苦救难的宝书。这不,近日海外消息传来,《穷》书的第一作者、美籍日裔商人罗伯特·清崎名下的一家公司申请了破产。更有趣的是,控方还吐槽清崎不守信用,未付巨额宣传费用:“他一直没有像许诺的那样付给我们应得的报酬……再也不会相信他了。”

  谁都不知道清崎的穷爸爸、富爸爸究竟何许人也,他自己则以“为尊者讳”为借口,次次闪烁其词。这并不打紧,毕竟我们不能因为亲爸爸穷,就抛弃他,也不能因为朋友的爸爸富,就跟他姓。在法治昌明的社会,不管是不是富二代,要发达,还是得靠打拼。那些把大量积蓄投入股市债市的人,难道都是在健康地投资吗?那些靠信用卡借债维持过高生活水平的人,难道不怕水尽山穷吗?至于那些想方设法逃避缴税的人,难道就不考虑对整个社会维持发展的负面影响吗?

  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基础,理财的观念当然重要。譬如投资不能孤注一掷,譬如在购买银行推销的产品前要确认是否保本保利,譬如要充分利用信用卡免息期,譬如每满50元就定存比凑足1万元再定存可得更多利息等等,这些或许是我们普通人在向往生财有道的过程中,未加留意之处,一经专家提点,局面即得显著改善。如此贴士,多多益善。

  但是,还有另一派“专家”,先是神化自己,继而故弄玄虚,把稍读过几本正经书便知晓的几条大道理,改头换面,当作远渡重洋刚发现的新大陆来推销牟利。这种忽悠,简直不输邪教。就此意义上说,清崎自己的公司与信誉的双重破产,应能及时唤醒部分读者妄图捷径致富的迷梦吧。梦醒时分,须知爸爸何妨富与穷,重要的是自己努力“钱”程,积极“银”生。